【摘要】:我國本土電力能源
,是電力建設的重要方面。通過能源和分析了電力能源流動趨勢。對加快發展核電和氣電,減少電力能源流動,優化利用能源資源,以及能源通道建設進行了討論
【關鍵詞】:電力能源;電網;社會建設
現代社會中,能源問題是世界各國廣泛關注的核心問題,能源資源及其開發利用不僅對人類文明和社會經濟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也對國際政治、軍事和外交關系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加速、物種滅絕頻繁、氣候災難頻發,人們開始重新思考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環境問題對全球產業發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以資源密集投入和消耗、標準化大規模生產、效率至上為原則的傳統產業體系必將向更節約、更高效、更清潔、更惠民的現代產業體系轉變。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能源經濟發展“快而不優”,規模“大而不強”。從國際環境來看,我國在世界能源競爭環境中呈現出低成本、低技術、低價格、低利潤以及低端市場的“五低”特點,并依靠這“五低”創造了經濟增長的輝煌成就。但與此同時,我們也付出了高能耗、高物耗、高排放、高污染的“四高”代價。從國內外現狀以及我國社會經濟長遠發展考慮,轉變能源經濟發展模式已是我國社會共同面對的重要使命。
如今電能建設,似乎已被風電、太陽能等新能源電源建設遠遠甩在了后面。智能電網的提出,表面看在實現與國際“接軌”,實際上更是國內風電等新能源大規模的并網需求倒逼所致。
粗略計算,2020年全國風電發電比例將達到8%-9%,西北等局部地區將接近20%。由于電網建設以及其他調峰電源建設嚴重滯后,相當比例已裝配運行的風電機組在白白空轉,風電并網、風電調度成為橫在風電發展路上的兩大“絆腳石”。而風電特有的來風時間不確定、電能質量不確定等特性必將使電網承受極大的沖擊。
國家電網有關人士舉例說,目前,中國電網建設水平遠遠不能與風電裝機增長速度相匹配。就好比一碗水潑進另一碗水,必然導致第二只碗里的水溢出來,但如果一碗水潑進一個游泳池,水就不會溢出。簡而言之,若想順利“接納”風電,電網需要大力擴容,同時還需要完成電網的智能化,以滿足新能源分布式電源的接入要求。
除了容量夠大的強有力電網之后,還需要足夠量的其他調峰電源,以保證風電在接入和切出的時候不會威脅到電網的穩定運行。
然而,在國內該問題的解決面臨著技術層面以及政策層面的雙重阻礙。我們看到國外的風電基本都屬于分布式,風電機組容量較小,能夠做到就地消化,避免長途輸送。而在中國,就地消化風電、太陽能等新能源幾乎是不可能的,中國能源分布西多東少而電網布局東強西弱的現狀,決定了新能源發電必然要走長距離輸送、大容量輸送這座“獨木橋”。
國外對于風電并網發電設立了嚴格的準入標準并強制執行,但在中國,盡管目前也有風電并網技術標準,但為了促進風電發展,并未強制執行。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電網對于新能源的接入“不買賬”。分析人士認為,一方面,亟待建立并完善科學的風電入網標準,另一方面,國內的區域電網之間需要實現無障礙互聯。
然而,即便是遠距離、大容量輸電的問題解決了,如何實現調峰還是棘手的問題。中國電力科學院有關專家介紹說,由于中國現行標準沒有要求現有運行風電機組參與系統頻率調整,為保證電網頻率維持穩定,在風電大規模接入“發力”的時候,其他傳統電源的“出力”需要相應降低,因此需要與風電大致比例的其他電源緊隨風電的“節拍”參與電網調頻,以保證電網穩定運行。
此外,中國的傳統能源以火電為主,水電比例較低,快速調節機組少且運行制約因素多,難以為風電大規模接入提供“后備軍”支持。不難想像,未來需要大力配套建設相應容量的調峰電源,以“備戰”風電集中接入。
科學發展現代能源產業體系,必須確立全新的發展理念,從要素驅動向需求驅動轉變,從數量擴張向質量提升轉變,從能源產品向能源戰略轉變。充分發揮電力在現代能源產業體系中的支撐作用,是一個涵蓋新產品、新業態、新技術、新體制、新模式的“五新工程”。
一、開發新產品。大力開發風電、光電、生物質發電、潮汐能發電等
型能源產品,加大可再生能源分布式發電比例,與傳統高容量高參數發電、高電壓遠距離輸電為特征的集中式電力生產模式相協調,既能夠提高清潔能源生產比例,又不斷增強電力系統的靈活性和穩定性。
二、設計新業務。圍繞完善電力產業綜合服務功能,支撐現代化大能源體系建設,重點發展現代電力與能源物流、電力與能源金融服務、電力與能源貿易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根據節能減排的需求,開發終端節電與節能服務、終端電力與能源交易服務等新興業務,并以其帶動新興服務業發展。
三、研發新技術。研發新技術,包括電力生產技術、加工制造技術、信息通訊技術等,以其支撐電力與能源產品的生產、加工、運輸、貿易、節能、循環利用等相關產業的有機運轉。
四、推行新體制。在傳統電源電網規劃的基礎上,充分考慮需求側資源的價值和需求側響應的積極作用,形成符合我國資源特點的供需兩側綜合資源規劃方法,推行電力綜合資源規劃新體制。
五、構建新模式。建設現代能源產業體系,應著力實現產業結構和消費結構良性互動,產業發展和資源環境協調一致的生態能源產業模式。
通過上述能源技術、經濟、管理方面的大膽突破,將有利于促進電力產業與其他能源產業的協調發展,實現大電力、大能源基地的建設,進一步衍生新興業務、延伸綜合能源產業鏈,發揮電力產業在能源經濟、社會經濟、節能減排等方面的關鍵作用。
版權所有@CopyRight 2013 西安云濤電力設備有限公司 地址:西安市雁塔區太白南路 電話:029-88851308 傳真:029-88851308 郵編:710000 Email:ytep6688@126.com 備案號:陜ICP備17013386號 |